玻璃退火过程玻璃在成型过程中,制品内部与外部两部分都存在着非常大的温度差异,这部分的温度差将会造成制品有很大的应力存在,退火的目的就是要清理或减少这些应力到可以允许的限度。
根据玻璃清理应力的要求,可将玻璃退火过程划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一)加热段 当以冷的制品或成型后制品温度低于退火温度非常大时,则在进入退火炉前都必须加热到退火要求的温度。由于这时制品所产生的应力属于暂时应力,故玻璃制品的加热速度可快些。但应避免使产品产生很大的温度差,导致制品的暂时应力超过玻璃强度所允许的限度。
(二)保温阶段 为使制品均衡清理快速加热时所产生的温度差和内应力,制品须保温一段时间。
(三)慢冷阶段 在低于退火温度100。C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属于慢冷阶段,在这温度区域内制品形成的应力为较久应力,所以要尽可能地减少单位时间内的温度差值,以防止在降温过程中由于温度差而产生新的应力。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冷却速度,要求一般制品在这一阶段的降温速度为:
(四)快速冷却阶段 一般是指从退火下限温度到室温这区域内的温度,在这区域的温度差对制品构成的应力也属暂时应力,故可以在保证制品不致因热应力而破裂的前提下采用快速冷却,一直到室温为止。在玻璃退火工艺上,靠前、二两个阶段主要是使玻璃内原有的应力清理或减少到允许的限度。
第三阶段是确定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率,尽量使制品在冷却过程中造成的内应力降低到较低限度。
在整个退火过程中制品的退火质量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冷却速率,它是退火的关键阶段。
第四阶段是当玻璃内各质点的粘性流动已达到较小时,制品即使产生应力也属暂时应力,因而可以加速制品的冷却速率,以所产生的暂时应力不造成制品破裂为限度。
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是随玻璃性质、制品厚度、外形尺寸和大小的要求而变化。制品每个阶段的退火速率必须以该玻璃所能允许承受的应力值为限度。
使用偏光应力仪来测量或判断玻璃制品的内应力大小,考察玻璃制品的退火质量。
用来检查或衡量玻璃退火水平的仪器叫偏光应力仪,也称玻璃制品应力检查仪,是应用偏振光干涉原理检查玻璃内应力或晶体双折射效应的仪器。
偏光应力仪,适合光学仪器厂、玻璃厂、玻璃制品厂、玻璃仪器厂、实验室使用,用于测量各类玻璃制品、光学玻璃、透明塑料制品及其它光学材料应力值的测量。
偏光应力仪还可用于判定透明注塑制品残余应力分布,有助于优化模具设计及提高注塑工艺。
一般说来,判定玻璃制品的退火水平有两种方法:
1、定量测量(Senarmont补偿法):仪器配备1/4波片,采用补偿法定量测定玻璃的内应力数值。
2、定性测量(比色法):仪器配备全波片,可以根据偏振场中的干涉色序,通过观察干涉颜色情况,定性判断玻璃制品的内应力大小及分布。
北京北科创展科技有限公司为用户提供多种型号的偏光应力仪,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主要产品有:
智能偏光应力仪:CM系列、CMC系列。
触摸屏数显偏光应力仪:C系列。
触摸屏数显偏光应力仪:D系列。
度盘式应力仪:WZY-250、LZY-150系列
比色法应力仪:BSY系列、手持应力镜